塑料重点追踪!海口一些西红柿批发商抱怨:批发商连筐带垫纸都“算钱”了…

2023-02-25 Views


塑料重点追踪!海口一些西红柿批发商抱怨:批发商连筐带垫纸都“算钱”了…

  3月17日,国际旅游岛商报塑料、椰网、海拔资讯APP刊发调查报道《调查!海口市场西红柿零售价高达5元一斤,批发价只有0.5元至1.1元?》后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,很多市民纷纷留言,表达他们对菜价回落的期盼。

  黄先生说,之前他也从海南凤翔蔬菜批发市场采购西红柿,而有些种植户和批发商筐里装的西红柿表里不一,再加上本地产的西红柿不耐保存,后来他选择到椰海批发市场采购内地西红柿,说完他拿出进货单让记者看,上面显示进货价:西红柿每斤2元。除掉一些质量差的,综合成本一算,零售每斤5元还比较合理,至少还有些利润。

  符女士在青年路经营蔬菜生意。她称每个摊位1800元(每个季度),分摊到每个月为600元(含电费)。她表示,海南凤翔蔬菜批发市场上本地产的西红柿,批发价格确实低,虽然一些种植户和批发商的西红柿外表看上去很新鲜,但里边的货物质量不好,零售商们有点接受不了。他们便选择到椰海批发市场去采购内地的西红柿,结果也遭遇“陷阱”。

  符女士称,内地的西红柿相对海南本地的西红柿易保存,大小相对匀称。但问题是批发商批发的西红柿,是连装西红柿的塑料筐,以及筐里的4层垫纸一起来称,甚至有的填层纸里夹有水泥块。有些连筐带纸5斤重,有些达到7斤重,若按每斤批发价1.8元计算,她仅筐、垫纸就白白损失12.6元,况且购买一筐西红柿,里边还有坏的烂的。符女士称,每筐西红柿保守估计损失在15元以上。不过,海南本地的西红柿只“卖筐”,里边很少有垫纸。

  “现在市民来买菜,都说菜价太贵了,还以为是我们卖高价,可我们的苦又有谁能知道呢?就比如说西红柿,我们进货时是1.8元一斤,本可以3至4元一斤卖出去的,但是我们必须把批发商掺进来的5至7斤多的‘材料’也算到菜价里,不然我们就真的亏本了。”

  随后,记者走访了金贸农贸市场便民点,不少摊贩表示,市场上所有商贩都默契地将西红柿定价为5元一斤,他们也是跟着市场行情走。

  记者观察发现,农贸市场西红柿并未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,但西红柿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后,价格依然升高了5倍左右。

  金贸农贸市场的一位零售商告诉记者,一个摊位每月交租金900元,含水费等一切费用。由于地段繁华,租金也偏高。“我租了5个摊位,一个月要交4500元的摊位费,这一排都是。”她指着摊位说,她卖的西红柿产自陵水,她是在海南凤翔蔬菜批发市场进的货,不过对于进货价格,她则闭口不谈。

  “没有约束力,菜贩定价主观,最后直接影响的是老百姓的腰包。”海口市民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建议,相关物价部门应该在农贸市场公布每日菜品批发进货价,使市场价格更加公正透明,即便是果蔬摊贩涨价,也会有所顾忌,毕竟市场进货价公开透明。

  从事水果生意的贺先生告诉记者,像西红柿等蔬菜的整条产业链分为第一市场和第二市场,凤翔批发市场将菜农的蔬菜汇集起来,这是第一市场,如果下面市县的菜贩(相当于代理商)将菜销往本地,再分流至各个农贸市场或其他零售商塑料,这是第二市场,便倒了一手,价格自然也会变高。

  贺先生说:“蔬菜每倒一手,利润要提升20%以上。”相比较而言,海口农贸市场西红柿从批发流向农贸市场后翻5倍左右似乎违背市场价值规律,也备受市民诟病。

  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记者,商家的这种行为,应该算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查处,让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少些“水分”,多些实在的“干货”,以进一步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。

  如何让西红柿等菜价更加合理公平,让菜农不亏、商贩不亏,同时也让市民吃上便宜菜,相关部门将如何协调解决?记者将继续关注。